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分享 资讯分享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_活水公园生态设计分析

ysl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_活水公园生态设计分析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_活水公园生态设计分析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的话题。

1.凤凰河二沟污水处理工程的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2.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

3.人工湿地的用途

4.人工湿地的类型有哪些?

5.湿地净化环境的功能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_活水公园生态设计分析

凤凰河二沟污水处理工程的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处理掉部分污染物的水经收集被泵入到凤凰河二沟另一岸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按1—8系列组成,1—8子系统由一级生物塘、一级植物碎石床、二级生物塘、二级植物碎石床和植物滤沙池组成(各子系统规格详见表2—1)。经过人工快渗系统处理过的污水在人工湿地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达到无害化,成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源。此外,对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水质的时空变化设有几十个监测采样管,便于采样分析,为保护湿地生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地,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研究价值。人工湿地中种植有漂浮植物:浮萍、紫萍、大藻、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挺水植物:芦苇、芦竹、姜花、伞草、香蒲、水竹芋、灯芯草、问荆等;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几十种,与自然生长的多类鱼、昆虫和两栖动物等构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除了具有治污功能外,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还拥有游乐设施和一个小型的绿色湖泊广场,不仅为我国小流域实施末端治理提供了样本,也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集休闲、旅游和环境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乐园。

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内部的良好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正在不断得到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污水处理实用新技术,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即:高效,经济,美观,生态。

       物理沉积

       污水进入湿地,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的茎叶和根系,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固体得到过滤,并沉积在基质层中。

       化学反应

       污水中许多污染物可以通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学化应过程得以去除。化学反应是否显著取决于基质的化学成分。例如.含CaC03较多的石灰石有助于磷的去除;含有机物丰富的土壤有助于吸附各种污染物。

       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是去除有机污物的主要作用。根据J977年德国学者Kickuth R.根区法理论,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通过叶吸收和茎杆的运输作用,将空气中的氧转运到根部,再经过植物的根部表面组织扩散,在根须周围形成好氧区,这样在植物根颁周啊就会有大量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懈 在根须较少和达到的地方将形成兼性区和厌氧区:发生兼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 由于这种基质中好氧区和厌氧区的同时存在,十分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面达到除氮效果。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正是物理沉积、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的综合作用,植物好像是廉价而又精妙的曝气机。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包括前处理和人工湿地两个部分。前处理部分包括: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兼性塘等。人工湿地则由许多长满植物的碎石床并联和串联组成.根据水流形态人工湿地叉分表面流式和潜流式。根据原水水质的污染物去除要求.使设计工艺达到最佳效果。

人工湿地的用途

       (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芦苇、黑藻和绿藻等,消费者是浮游的动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环境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2)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而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过程中逐级传递.

       故答案为:(1)芦苇或黑藻或绿藻?浮游动物?细菌或真菌 (2)太阳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工湿地的类型有哪些?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的植物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活性。湿地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细菌将铵盐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湿地生态系统中还存在某些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甚至一些湿地昆虫和鸟类也能参与吞食湿地系统中沉积的有机颗粒,然后进行同化作用,将有机颗粒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人工湿地artifical wetland ,constructed wetland

       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表面径流人工湿地和人工潜流湿地。

       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工湿地同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一般投资可节省1/3—1/2。在处理过程中,人工湿地基本上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处理过程中基本无能耗,运行费用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每吨废水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人工湿地平均不到2毛。

       因此,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人工湿地比传统污水处理厂更加经济。

       人工湿地在农村地区的使用效果也优于传统污水处理厂,首先人工湿地使用纯生物技术进行水质净化,而污水处理厂则使用化学方法,因此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有害化学成分的淤泥、废渣影响环境,而人工湿地则不存在二次污染。其次人工湿地以水生植物水生花卉为主要处理植物,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有利于改造农村环境。另外,人工湿地还拥有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在人工湿地上可选种一些具备净化效果和一定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也比污水处理厂简单、便捷,因为人工湿地完全采取生物方法自行运转因此基本不需专人负责,只需定期清理格栅池、隔油池、每年收割一次水生植物即可。人工湿地中起主要处理作用的还是微生物,不是土壤的过滤作用,所以湿地设计中应包括防止湿地填料堵塞问题、植物死亡问题和过冬问题。人工湿地服务年限一般按照10-15年计算,也就是说设计比较完善的湿地系统15年以后才需要清理填料床,达到服务年限的人工湿地系统在清理填料床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另外,人工湿地的建设周期短,建设一座传统污水处理厂和完成相关管道的铺设往往需要一年以上,而人工湿地的平均建设周期在3个月以内,因此建设人工湿地见效更快。

       结论:在人口密度较低、污染排放较少的农村地区,“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很多优点,该处理设施充分利用农户住房周边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实施简单,可造在住宅旁的空地上,也可利用水塘以及公园的景观池改造;规模可大可小,可以二三十户家庭共用一块,也可以一户人家造一块;投资少,维护方便,且占地面积小,配合种植水生植物,还可达到美化景观的效果。 SS的去除主要靠物理沉淀、过滤作用,BOD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吸附和代谢作用,代谢产物均为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水中残余的BOD浓度很低。污水中COD去除的原理与BOD基本相同。

       N、P去除人工湿地主要利用生物脱氮及植物吸收方法。

       作用机理:对污染物的去除与影响物理沉淀可沉淀固体在湿地中重力沉降去除、过滤,通过颗粒间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沉降及可絮凝固体被阻截而去除;化学微生物代谢:利用悬浮的底泥和寄生于植物上的细菌的代谢作用将悬浮物、胶体、可溶性固体分解成无机物;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氮;部分微量元素被微生物、植物利用氧化并经阻截或结合而被去除。自然死亡:细菌和病毒处于不适宜环境中会引起自然衰败及死亡,植物植物代谢利用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而去除,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肠杆菌和病原体有灭活作用植物吸收相当数量的氮和磷能被植物吸收而去除,多年生沼泽生植物,每年收割一次,可将氮、磷吸收、合成后分移出人工湿地系统。

       污水进入湿地系统,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与基质颗粒之间会发生作用,水流中的固体颗粒直接碰到基质颗粒表面被拦截。水中颗粒迁移到基质颗粒表面时,在范德华力和静电力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被粘附与基质颗粒上,也可能因为存在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而被吸附。

       此外,由于湿地床体长时间处于浸水状态,床体很多区域内基质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性能,也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

       物理过滤和吸附作用是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根据主要植物优势种的不同,被分为浮水植物人工湿地,浮叶植物人工湿地,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沉水植物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中的植物对于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能起到极重要的影响。

       首先,湿地植物和所有进行光合自养的有机体一样,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植物通过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从污水中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水体中的氮和磷等。水中的铵盐、硝酸盐以及磷酸盐都能通过这种作用被植物体吸收,最后通过被收割而离开水体。

       其次,植物的根系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植物的根茎叶都有吸收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其中根部的吸收能力最强。在不同的植物种类中,沉水植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根系密集发达交织在一起的植物亦能对固体颗粒起到拦截吸附作用。

       再次,植物为微生物的吸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植物的根系是微生物重要的栖息、附着和繁殖的场所。相关文献表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多得多,而微生物能起到重要的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湿地净化环境的功能

       1、地表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湿地与地表漫流土地处理系统非常相似,不同的是:

       (1)在表面流湿地系统中,四周筑有一定高度的围墙,维持一定的水层厚度(一般为10~30cm);

       (2)湿地中种植挺水型植物(如芦苇等)。

       向湿地表面布水,水流在湿地表面呈推流式前进,在流动过程中,与土壤、植物及植物根部的生物膜接触,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污水得到净化,并在终端流出。

2、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

       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的形式分为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利用湿地中不同流态特点净化进水。经过潜流式湿地净化后的河水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再通过排水系统排放。

3、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

       在垂直潜流系统中,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专利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垂直流潜流式湿地具有完整的布水系统和集水系统,其优点是占地面积较其它形式湿地小,处理效率高,整个系统可以完全建在地下,地上可以建成绿地和配合景观规划使用。

4、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

       是潜流式湿地的另一种形式,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

5、沟渠型人工湿地:

       沟渠型湿地床包括植物系统、介质系统、收集系统。主要对雨水等面源污染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过滤、吸附、生化达到净化雨水及污水的目的。是小流域水质治理、保护的有效手段。

       湿地的功能: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

       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以它复杂而微妙的方式扮演着自然的净化器的角色,显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严谨、完善和神奇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复杂界面的过滤过程和生存于其间的多样性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既有物理的作用、也有化学和生物的作用。物理作用主要是湿地的过滤、沉积和吸附作用;化学作用主要是吸附于湿地孔隙中的有机微生物提供酸性环境,转化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生物作用包括微生物作用和植物作用,前者是指湿地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后者是指大型植物如芦苇、香蒲以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作用,从而使污水净化。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

       湿地植被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还可以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流经湿地的营养物质则被植物有效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既为下游净化了水源,又通过物质循环养育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众多的次级生产者和更高食物链等级以上的消费者。

       认识到湿地的净化作用,人们有目的地为处理污水而建造了人工湿地。目前欧洲有500多处、北美有600多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亚洲、澳洲和拉美也在越来越多地建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运行,广泛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各种工农业废水。

       人工湿地一般由人工基质(多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茳芏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污水类型、水流负荷、渗滤介质、滞水深度和时间、流路的可控性、植物类型及管理模式等。湿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目标包括:(1)直接处理污水;(2)对经人工或其它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处理或深度处理;(3)利用污水营造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野生群落提供有价值的生态栖息地。根据污水径流的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立式流湿地。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有十分复杂的净化机理,现在仍未完全搞清楚。一般认为人工湿地成熟以后,填料表面吸附了许多微生物形成的大量生物膜,植物根系分布于池中,与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

       人工湿地中的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作用。土壤-植物是一个活的过滤器,污水进入湿地,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可以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由于植物、土壤-无机胶体复合体、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的多样性,人工湿地中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如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基质类型。

       人工湿地在净化城市污水等方面显示出廉价高效的特点和巨大的潜力。有目的地建造更多的人工湿地,是湿地利用的新方向

       人工湿地是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有目的地构建而成。

       湿地内水-沉积物-植物体-碎屑-生物膜之间密切接触,可以促进矿质养分的吸收利用,加强各组分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相互影响,还可以形成多种酶和腐殖酸。植物吸收的养分一方面在植株内部循环,另一方面,也参与活体和枯枝落叶的矿化和淋溶过程。部分营养物质被基底砂砾和难溶性的腐殖质固定下来,累积在湿地中。从植物中分泌出来的酶以及枯枝落叶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成分为多种微生物过程提供了良好环境,如反硝化过程。

       人工湿地内,由于有机物负荷高,淹水时间长,限制了与空气的对流交换,因而往往处于厌氧条件之下。白天藻类和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改善水体内和生物膜附近的氧化条件。通过扩散、对流和植株本身的释放,也可以与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水体表面甚至根系附近形成好氧小环境。湿地内这种好氧与厌氧环境的时空镶嵌格局大大提高了不同微生物过程的作用,为吸收和转化各种养分、重金属和有机毒物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城市污水在3小时~5小时内流过200余公顷的沼泽湿地后,硝酸盐即可减少63%,磷减少57%;2公顷湿地可净化200公顷农田径流中过剩的氮和磷。

       在美国佛罗里达,城镇废水经过柏树沼泽后,98%的氮和97%的磷被吸收和净化。湿地植物还能够富集许多重金属,有时富集浓度可达10万倍以上,如芦苇净化铅、锰、铬的能力分别是80.18%、94.54%和100%,对铝、铁、钡、镉、钴、硼、铜、钼、钒、锌等均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根系附近这些离子的浓度大大高于周围水体。由于湿地具有如此之强的净化作用,加上低廉的建造和运行费用,因而成为许多地区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的首选。

       印度卡尔库塔市将所有污水排入一个经过改造的湿地复合体,既处理了污水,又从中获得了收益:鱼产品年产2.4吨/公顷,水稻年产2.0吨/公顷,还有数千公斤的蔬菜,成为全球利用湿地处理污水的典范之一。

       成都市活水公园是国内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一个成功尝试。该系统用水泵把受污染的府河上游来水输送至活水公园的湿地,再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到府河中,获得了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是以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合为一体的完整的水处理工程,主要工艺过程为:厌氧沉淀池、嫌氧池、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戏水池及连接各工序的水流雕塑与自然水沟等5个部分。从厌氧沉淀池到戏水池可以清晰地看到污水在各工序逐级变清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水质、水流、水生物及水使用功能的变化。在府河丰水期和平水期,植物及其它各种生物生长旺盛,府河水中TN、TP的主要去除途径是生物的降解、转化及吸收。而在府河枯水期,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赖于系统内植物、微生物及其它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综合净化能力。即便是在系统处理效果较差的枯水期,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府河水中大部分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依然明显。系统中各单元之间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耐受由于丰水、枯水期导致的清污交替变化冲击。

       成都市活水公园的建立是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城市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在净化受污染水体、充分利用淡水资源方面迈出的成功一步,建设成为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较高层次的应用,为其推广开拓了更广泛的领域。

       杭州西湖因遭受上游农田过剩化肥、农药之危害,一度呈现水质恶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之态势。利用人工湿地对富营养湖水进行处理的试验表明,在入水水质达到超V类水平的条件下,经过两级湿地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I-II级水平,对总氮、COD、BOD的净化效率达到40%以上,总磷净化率达到60%以上,铵态氮净化率达90%以上。实际净化效果受气候条件、水流负荷及植物物种的影响很大。进一步研究表明,某些物种如薏苡和蕉芋表现出较强的净化能力;生长快的物种比生长慢的物种有更强的净化能力。冬季,虽然多数植物的生物活动受到限制,但有些物种,如黑麦草及其根系仍能发挥较强的净化作用。

       正如湿地多样的类型一样,湿地的净化功能也是多样的。重要的是保护好自然湿地,使其更好地发挥净化作用

       辽河三角洲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由于地处流经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辽河之下游,使之成为截留污染物质入海的最后一道屏障。污水灌溉在这里已有30余年的历史。由于所产芦苇每年都以茎杆形式作为造纸原料移出系统,适当污灌不仅不会造成污染物质的累积和苇塘退化,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芦苇的产量和质量。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目前8万公顷的苇田及纵横交错的渠系每年至少可以去除总氮3200吨~4000吨,活性磷80吨左右,这是以春季灌水量为限制因子的保守估计,此值尚不足其潜在去除能力的1/10。就去除效率而言,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率约为66.7%,对活性磷的去除率约为90%,而且小面积集中分布的苇田具有更好的效果。辽河口湿地的这种养分截留效应为削减氮磷入海通量,防止近海水域富营养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辽东湾的赤潮发生频率要比现在高得多。不仅如此,该区芦苇湿地对油田污水中的落地原油、BOD、COD等也具有很高的净化效率,分别达到80%、80%、60%以上,为缓解当地石油开采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对这片自然湿地净化功能的利用仍处于自发阶段,远没有达到系统、合理的水平,因而每年仍有大量受污染的河水排入海中。若使这片天然湿地的净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红树林-细菌-藻类-浮游动物-鱼、虾、蟹、贝类等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兼有厌氧-需氧的多级净化系统,林下的多种微生物能分解排入林内的污水中的有机物、吸收有毒的重金属,而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供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吸收,或固定在不易被鸟类和昆虫取食的部位(根和树干),从而达到净化海洋环境的目的。多数红树林植物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周期长,物质循环迅速,故纳污能力较强。红树林下土壤中又有多种厌氧、嗜氧微生物,可分解红树林的枯枝落叶、鱼虾蟹贝类、藻类和其它生物的残骸,以及排入红树林中的有机污水,释放出无机养料供给红树林本身和其它生物,起到物质转换、净化环境和避免海水富营养化的作用。据研究,如不计该藻类和底栖动物,红树林生态系统累积的总氮可达8.5吨/公顷,磷4.5吨/公顷,钾19.4吨/公顷。

       河流洪泛湿地能有效阻止硝酸盐的积累。湿地阻止硝酸盐进入河流和湖泊,并能减少田间施肥的潜在危害。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曾签署一项协议,通过利用现有湿地和建造人工湿地,有计划地减少由于面源污染向波罗的海的总氮输入量。据瑞典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平方公里的湿地每年能阻止向临近水域迁移的氮约2000吨,仅此一项,每平方公里湿地的价值就达20000美元。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级净化系统,多数红树林植物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周期长,物质循环迅速,故纳污能力较强。

       人们对湿地自然净化作用的认识和利用的手段都还有待深化,我们的认识和行动关系湿地的未来,也关系人类的未来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湿地在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了各种保护区对现有湿地进行保护,对退化湿地进行修复。但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廉的自然净化系统,在国内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城市对建造人工湿地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可行性还处在观望和尝试阶段,有些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往往因为管理不善,运行效率较低,达不到期望效果而废弃。对自然湿地的净化功能,也处在自发阶段,远没有达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

       因此,在湿地净化功能的发挥和利用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湿地功能的多重性,提高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积极性。选择典型城镇,建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示范工程,集美、净、产、教于一体,由点及面,推广实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的湿地处理系统工艺,以提高我国人工建造湿地的水平,但并非任何地方都适合建立湿地净化系统,应视当地气候条件、污水负荷的可持续性以及可能供建造湿地使用的面积而定。对于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也要加强维护,避免污染超负以及造成对周围农田、水体的二次污染。

       好了,今天关于“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由哪些物种组成能达到什么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